培養(yǎng)孩子愛看書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很重要。怎樣把看書變成閱讀,里面的學問真不少。讀完下面這篇文章,相信家長們也會有收獲。
愛上閱讀需要多管齊下
在推動閱讀中,我們常常遇到“有心栽花花不發(fā)”的情況:期待孩子讀書,給孩子買了很多書,做了班級圖書架,也開展了很多活動,但是孩子們就是不理你,就是不能把閱讀作為他們自覺的行動……這的確讓人著急,甚至氣餒。
選擇什么樣的書,是一門大學問,孩子開始遭遇什么樣的書很重要。對于低年級的孩子,在剛剛走進閱讀世界的時候,老師一定要為孩子選擇符合認知規(guī)律的童書。對于年齡大一些的孩子,老師還可以把曾經(jīng)感動過你的書去感動更多的孩子。無論學生年齡大小,老師在選書的時候都要問一下自己,這本書是否感動你,如果根本沒有感動過你的書,就不可能感動孩子。
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:作為老師,要和孩子們進行一些師生共讀共寫的活動。因為有些好書是需要通過分享,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閱讀,幫助圖書走進孩子們的心靈,才能讓孩子真正領略到其中的美妙,才會真正贏得孩子的喜歡。所以我們新教育實驗把“晨誦、午讀、暮省”作為兒童生活方式,在這個基礎上專門開設閱讀課程。閱讀課,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我們可以單獨開設,也可以在語文課里拿出部分時間進行。這些閱讀課程里選擇的書是最吻合孩子生命的書,老師的共讀又可以讓孩子們領悟書里面的精要之處,領悟書里的關鍵之處,幫助孩子們掌握良好的方法,同時在共讀的過程中促使孩子們彼此之間討論、分享、爭辨,讓孩子們思維能真正活躍起來,真正被調(diào)動起來。所以,師生共讀就是教師引領孩子分享、對話、剖析,是讓孩子學會閱讀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。
第三個原因,開展的各種閱讀活動,要契合孩子特點,是孩子們感興趣的,自主就會自覺。讀書會、故事會等等活動當然非常好,但你在組織這些活動時,孩子們是主動地加入,還是被動地參與呢?應該讓孩子們自主建立閱讀俱樂部,自主舉辦閱讀報告會、故事會,讓孩子們成為閱讀的主人。當他參與閱讀活動時不是被動而是主動,他的日常閱讀就會變得更主動、更自覺、更有效。同時,鼓勵孩子深入討論書中人物,分析書中人物的命運,續(xù)寫圖書、新編故事,進行創(chuàng)作和接力等,不僅能夠引導孩子學會深度閱讀,對促進孩子熱愛閱讀也有一定好處。
在國外的很多學校很多機構里,為了鼓勵孩子閱讀,可以說是不遺余力。比如說,當孩子閱讀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,有國外校長宣布,孩子讀了多少書,我就在學校操場里面跑一圈。甚至有則新聞說,一個外國校長放言,當全校學生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,他就去親吻肥豬。結果為了讓校長做這件匪夷所思的事,全校學生拼命閱讀。這當然是極端的事例,不過這些非常有趣的、不功利的“獎勵”,也是能夠激勵孩子多閱讀的好辦法。成功總在持之以恒之中。相信假以時日,你也會摸索出適合自己學生、適合周邊環(huán)境的最有效辦法,讓孩子們真正愛上閱讀。為你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