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晚2018年開始,杭州新盤“限價”,“一、二手房價格倒掛”就是人盡皆知的事兒了。 同地段的新房賣得比二手房便宜,這是無論如何不符合經(jīng)濟學常識的怪事。 因此,“理所應當”的結果就是:搖號買樓成了風潮,每年杭州搖號家庭以幾十萬次計,街頭巷尾、茶館酒肆,討論買樓之事可謂是絡繹不絕。
誰都明白,這年頭打新買樓,買到就是賺到。一套限價新房交付后,尤其是當季的熱盤、紅盤,一轉手,少說幾十萬,多則百來萬以上的利潤。 普通中產家庭,辛苦一年掙個三四十萬差不多了,F(xiàn)在搖中一套紅盤,能頂好幾年的辛苦工作。試問這種“紅利”之下,有多少家庭坐得住,不眼紅? 那么自然,稍微能拿得出點閑錢的家庭,在“打新”上爭先恐后,就不在話下了。
這不是我瞎猜的,我有數(shù)據(jù)可以證明。 在之前我提過:今年參與搖號的家庭中,27%是無房家庭,其他73%的家庭都是二套房的購房者。 簡單講,搖號里面,無房戶和有房戶的比例“三七開”。 然而,根據(jù)2017年以前的樓市經(jīng)驗,大部分新盤的購房者中,無房戶和有房戶的是“七三開”,或者“六四開”,首套無房家庭是買房的絕對主力。
現(xiàn)在正好反了過來,有房家庭成了買樓的主力。 說明了啥? 說明樓市搞“投機倒把”的多呀! “投機倒把”的人有一個特點,他們買一個東西,不是拿來用的,而是拿來賣的。 這兩年“打新”也是這樣,很多人買樓不是拿來要自己住的。
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,幾年后,限價新盤開始不斷交付,是不是會出現(xiàn)這樣一個場面:投機打新的要賣樓! 到那時候,二手房的掛牌房源是不是會出現(xiàn)井噴?!
我們可以簡單做個測算。 這幾年杭州新盤住宅大概每年成交8-9萬套。我們少算點,假設“投機打新”的比例只有1/3好了。 那就是說,將來交付后,每年有3萬套的新盤是要在二手房里面賣掉,套利賺錢的。 每年3萬套的新盤交付,成為二手房供應是個什么概念? 相當于小半年的二手房交易量。
杭州二手房交易量也就是每年8萬套。這里面除了次新房,還有一大堆的老破小、學區(qū)房,等等等等,夯布朗當。 今年交付的新盤大多還是2018年搞“限價”以前賣的樓,投機打新的比例遠沒有現(xiàn)在這么高,因此出貨的少,對二手房的新增掛牌量影響還小一點,那么2021年呢? 按照工期,“限價新盤”2021年開始,最遲到2022年就要大舉交付,進入二手房市場了。
“投機打新”的群體最遲到2022年,就要集體出貨了! 所以,二手房的掛牌量很有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猛增。 并且這個速度停不下來! 2022、2023年交付的新盤中,2018年以來賣的“限價樓”就將成為交付的絕對主力。
信息的混亂,讓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在減弱。
那么你說,“一、二手房的價格倒掛”真的會永遠延續(xù)下去嗎? 一旦“限價新盤”開始集中交付,投機打新的業(yè)主們開始集中出貨。房源一多,交易出現(xiàn)踩踏,價格肯定扛不住,因此一、二手房的價格倒掛必然縮小。 可能有些人到時候還心存幻想,用各種城市利好、板塊利好來堅定信心,或者在業(yè)主群搞什么“價格聯(lián)盟”,企圖炒高樓價或者維持樓價不跌。
可在我看來,這都是屁玩意兒沒用的東西。 即便A小區(qū)實現(xiàn)了價格聯(lián)盟,但怎么保證B小區(qū)、C小區(qū)、D小區(qū)跟你們一條心呢? 而且,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能發(fā)生。 一旦二手房的房源開始激增,有些“打新”的自住客戶可能會流向二手房,新盤的熱度會下降。 說白了,只要“一、二手房價格倒掛”的空間縮小,“打新”的人群必然也會減少,套利的空間小了嘛! 因此總有一天,杭州的“搖號”是會自動消失的。
杭州房地產現(xiàn)在最大的問題還是那3個字:沒庫存。 幾乎所有樓盤,進了售樓處不能直接就買到樓,尤其是剛需樓。這是十多年來從沒出現(xiàn)過的事情。所以沒辦法,房子太少,只能搖號。 限價搖號的結果呢,有兩個:
1、房子賣得太快、太好,新房庫存沒法積累;
2、投機的太多。 但是杭州畢竟不是深圳,一定規(guī)模的土地出讓,使得每年8、9萬套的新增住宅供應還是妥妥地可以保證,這就為有朝一日樓市庫存的反彈奠定了基礎。 只要“限價新房”不斷交付,投機的業(yè)主們開始集中出貨,二手房的供應一大,“一、二手倒掛”必然縮小。 房價(二手房)就被打下去了。
有些嘴硬的或許還要狡辯,“還有通脹呢!就算因為供需關系改變壓低了樓價,通脹也會把房價抬上去!” 我也算是有高于本科生貨幣銀行學的水平了,勸你一句,討論貨幣啊,通脹的,都是很艱深的學術問題,很多學界大佬都整不明白,普通人就更不要說了。 隨便舉個反例好了,為什么2013-2015年杭州房價會跌呢?不是也有通脹么? 所以通脹個屁,該跌還得跌。(特指二手房)
來源:杭州樓市動態(tài)